企业被“勒索”遭殃,企业数据安全路在何方56
来源:今日头条 勒索病毒(Ransomware)与其他病毒最大的不同在于感染手法及中毒的方式。它利用计算机的一些功能给系统上了一把“锁“,或者对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加密,从而对信息的系统的可用性造成巨大影响。然而,不同于其他的破坏性病毒,勒索病毒要求受害者缴纳赎金来恢复系统。 勒索病毒在传播和感染方面与一般的计算机病毒没有任何区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去感染目标计算机系统。 勒索病毒感染目标计算机系统的五个方向 1. 系统漏洞 与早期冲击波病毒利用了Windows RPC/DCOM漏洞攻击了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的Windows系统类似,Wannacry勒索病毒利用了永恒之蓝(MS17-010)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 2. 应用漏洞 病毒借用公开的利用程序对存在漏洞的应用系统攻击,将自身的恶意代码运行在操作系统,例如Weblogic反序列化漏洞、Struts2表达式注入漏洞。另一类需要人工或者自动化的工具挖掘未公开的漏洞来攻击应用系统,运行病毒程序。 3. 口令、令牌管理不当,应用配置不当等 例如,如果系统管理员账号的口令强度太弱,攻击者就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暴力猜测密码,进而通过开放的RDP服务(远程桌面服务)直接管理服务器,注入恶意程序。 4. 社会工程学 利用人的弱点、习惯,结合各类工具漏洞、技术手段诱使受害者泄露某些机密或者运行某些恶意程序。 无论是基于“锁”还是基于加密的勒索病毒,它所利用的技术和机制均是出于安全目的设计的,在不知晓密钥/密码信息的前提去破译其中的内容,均存在一定的技术和时间成本。除非攻击者愿意提供相应的敏感信息,被勒索病毒所绑架的数据基本上无法进行恢复,从而造成严重的数据丢失。在缺少备份文件的情况,它会导致整个系统完全瘫痪甚至报废。 5. 勒索病毒对企业数据安全的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ERP、CRM、OA等智能办公系统的核心数据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充分说明了数据在信息化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然而,肆意的勒索病毒成为企业数据安全的噩梦。 2017年,美国医药巨头默克集团(Merck)遭受严重的勒索病毒攻击,在销售方面造成的损失超过1.35亿美元,而其他损失超过1.75亿美元,总计直接损失3.1亿美元。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集团(Maersk)遭受NonPetya勒索病毒攻击,造成超过4000台业务服务器、45000台业务终端被恶意加密勒索,迫使业务一度暂停,造成超过3亿美元直接损失。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联邦快递(Fedex)也遭受同类勒索病毒攻击,造成累计3亿美元的直接损失。除此之外,乌克兰航空、利洁时集团、美国印第安纳州州立医院等大量企业均遭受勒索病毒侵害,造成不同程度经济、业务损失。 放眼国内,随着去年WannaCry病毒爆发,勒索病毒逐步开始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在面临严重的企业数据安全挑战的时候大家仍然无动于衷,导致遭受攻击后追悔莫及。国内诸多企事业单位、上市公司、大中型民营企业均遭受严重的勒索病毒攻击,且相应案例仍在持续上升,损失也越来越大。我们通过大量勒索病毒攻击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后,总结出如下几点最容易感染勒索病毒的安全隐患:
勒索病毒趋势 勒索病毒自最早在1989年发现的AIDS木马病毒已经逐步演变成大量可自我复制、主动提权、内网传播等高级功能的病毒,尤其2012年后,相应的变种数量逐年增加,逐步形成巨大黑色产业链。安恒信息研究院研究员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发现,大量样本均利用了较近爆发的Windows系统严重安全漏洞,能够自动感染、传播,对服务器、工作终端均有严重危害。 专业测评机构根据近几年全球勒索病毒对企业数据影响造成的损失测算,2019年全球因勒索病毒损失将达到115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水平国家全年GDP,损失之大,碾压其他计算机病毒。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其重要的涉及生产制造、研发创新、营销市场、财务人力、采购审计等CRM、ERP、OA等办公系统都将是众矢之的,一旦感染,损失会非常惨重。 勒索病毒防范措施与应急处置 首先要做的是事前的防护和预警,在勒索病毒发作之时,一切为时已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勒索病毒安全防范: 1. 应用程序方面
2. 操作系统方面
3. 管理的角度
文章分类:
信息安全
|
|